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由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于1980年创办。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国际化办学和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毗邻西溪湿地,校园占地面积1900余亩,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安吉校区位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安吉,土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7个本科专业,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19000名,各类来华留学生1000余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亿元,适用纸质图书近190万册。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高尚、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600余名,专任教师12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3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4%,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2%以上,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51%以上;拥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6人次,省部级人才120余人次。 学校现有“十三五”省一流学科6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和智库13个,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建研究中心1个,拥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与地方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9个。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 长期以来,学校致力于建设“德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应用型大学,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校训,坚持“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打造“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学校和“国家‘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是浙江省数字化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牵头单位。现有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7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省部级教学和实践平台2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优势特色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33个,7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德国专业认证委员会认证。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1门,国家级、省部级教材(项目)49部(项)。近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近5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500余项,其中国际奖近50项、国家奖1800余项、省级奖3700余项。学校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单年排名中列139位。毕业生就业率及薪资水平位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始终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中德论坛”基地建设单位、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单位、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和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是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院校和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生招收院校。学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稳居浙江省硕博授权高校前列,位列中国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前50强。 学校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国(境)外的141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各类合作交流项目179项。尤其在中德合作方面,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德国总理默克尔在G20杭州峰会期间对学校中德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伍尔夫曾亲访学校。 学校是浙江省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开设本科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12个,硕士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12个,2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入选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建有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设有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全国首家工业文化学院——中德工业文化学院,全国首个中德“双元制”产教融合本科专业试点项目。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在罗马尼亚、德国合作建立2所海外孔子学院,其中罗马尼亚的克卢日巴比什-博雅依大学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当前,学校正按照第四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应用型办学,彰显国际化特色,实施“多院一体,四轮驱动”开放强校主战略,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龙头,以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为两翼,以产业学院、产业行业研究院、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为主体,以大学治理现代化为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现有教职工1200余名,专任教师89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110余名,博士及以上学位比例30%以上,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占40%以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千人计划”2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6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9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高校优秀教师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0 | 25 |
财务管理 | 4.6 | 200 |
数字媒体技术 | 4.6 | 181 |
软件工程 | 4.5 | 114 |
金融工程 | 4.5 | 10 |
汉语言文学 | 4.5 | 133 |
德语 | 4.5 | 91 |
土木工程 | 4.5 | 415 |
产品设计 | 4.5 | 15 |
教育技术学 | 4.4 | 20 |
视觉传达设计 | 4.4 | 2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4 | 133 |
车辆工程 | 4.4 | 182 |
英语 | 4.4 | 187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4 | 1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4 | 108 |
艺术设计 | 4.4 | 50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4.3 | 8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3 | 22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3 | 18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3 | 417 |
包装工程 | 4.3 | 109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4.3 | 28 |
经济学 | 4.3 | 15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3 | 173 |
工业设计 | 4.3 | 30 |
给水排水工程 | 4.3 | 42 |
工业工程 | 4.2 | 121 |
制药工程 | 4.2 | 151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2 | 13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2 | 197 |
自动化 | 4.2 | 187 |
物流工程 | 4.2 | 16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2 | 177 |
城乡规划 | 4.2 | 15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2 | 162 |
会计 | 4.2 | 93 |
物联网工程 | 4.1 | 52 |
交通工程 | 4.1 | 82 |
动画 | 4.1 | 92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4.1 | 131 |
建筑学 | 4.0 | 16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0 | 107 |
电子信息工程 | 4.0 | 152 |
汽车服务工程 | 4.0 | 68 |
通信工程 | 3.9 | 120 |
环境设计 | 3.9 | 20 |
印刷工程 | 3.9 | 97 |
市场营销 | 3.9 | 140 |
轻化工程 | 3.8 | 105 |
应用物理学 | 3.7 | 111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3.7 | 44 |
物流管理 | 3.6 | 15 |
生物工程 | 3.5 | 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