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2年6月批准,国家教育部2003年确认,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举办高校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具有80余年办学历史,占地面积1393亩,拥有2万余名在校生,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学校下设18个学院、16个研究中心(所)、16所附属医院、5个校办合资企业。学校设有24个本科专业,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0个,其中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构建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三级重点学科体系。 湘杏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共享湖南中医药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院面向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西、新疆、重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计划纳入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计划。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800余人,10个招生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涵盖医、理、管、工等4大学科门类。 湘杏学院管理规范,治学严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是省内先进的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以“人本、仁爱、精诚”为理念,以“文明求实、继承创新”为校训,以“医以载道,兼济天下”为办学宗旨,以“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为办学思路,以“中医中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学科特色,以“术精仁厚,一专多能”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良好、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湘杏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及各种社会类奖、助学金。新生入学后,经审核办理国家教育部学籍电子注册,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者,颁发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本科学历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了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岐黄杯挑战赛、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医药创新学术论文竞赛、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等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奖励200余项。办学以来,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高素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中医药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中还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国内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湘杏学院已成为广大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共享母体师资力量。湖南中医药大学现有专任教师和实验室人员1066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05人、副高职称教师277人;有博士生导师124人、硕士生导师446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人,医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医38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人,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2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7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7人。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康复治疗学 | 4.6 | 12 |
药物制剂 | 4.4 | 21 |
医学影像学 | 3.9 | 52 |
制药工程 | 3.8 | 30 |
应用心理学 | 3.8 | 33 |
针灸推拿学 | 3.8 | 128 |
中药学 | 3.8 | 31 |
护理学 | 3.7 | 391 |
市场营销 | 3.7 | 10 |
药学 | 3.6 | 101 |
中医学 | 3.3 | 392 |
生物工程 | 3.2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