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和壮大。1984年,因公重度烧伤的胡大白在病床上思考,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高等教育资源极为匮乏,老百姓的孩子希望上大学的愿望强烈,社会发展又急需大批专门人才;胸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崇高理想,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拿出仅有的30元钱创办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1985年,经郑州市教委批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更名为黄河科技专科学校。1989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黄河科技专科学校更名为郑州黄河科技大学。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997年成立党委,成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称“震惊、震撼”。2013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2015年,学校被批准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2017年,学校被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专家组赞誉“情怀大、格局大、手笔大、作为大”。学校发展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办学业绩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创办人、董事长胡大白教授,首届“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校长杨雪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与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作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建校初期积极寻求建立党的组织,创办人胡大白“十年找党”传为佳话。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创建了“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模式,创立了“以党校和校卫队为抓手,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组织格局。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政工作队伍,坚守思政课堂主阵地,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思政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教育部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等。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等150余人。学校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各科类实验室138个,实验分室441个,校外实训基地226个;教学科研仪器总值4.28亿元;馆藏图书362.8万册。 学校注重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着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对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学校现有工学部、艺体部、商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材料、机械、自动化等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凸显了对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重点打造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等6个特色专业集群和8个现代产业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9个,河南省品牌专业14个。学校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河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落户我校,承办了河南省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暨上线发布会,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 学校持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创新“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推进翻转英语、翻转体育和其他核心课程改革,建设“智慧校园”,多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生获得省区级以上奖励6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00余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2银5铜好成绩,荣登“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河南最美大学生”等一批优秀学子,“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获首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TOP300”榜单;学校连续四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连续四年在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位居民办高校第一名,在全国872所本科高校(非博士培养单位)综合排名中位居第87名。学校学校围绕创新创业,广泛开展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搭建了多元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备案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入选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等。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应用型科研为主导,开展与中科院软件所、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惠普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建有省市级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地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校级科研平台29个;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40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万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7.398;获专利近5000项,连续四年在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上名列第二,入选“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十快高校”,位居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明专利排行榜第四名、民办高校第一名。学校成立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和人工智能研究所、现代农业工程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院等20余个研究机构,连续出版《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受到省领导专门批示。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养、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众多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学校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日本东京福祉大学、丹麦葛莱运动学院等开展暑期游学、交换留学生等项目,招收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先后聘请外国专家200余人到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已有近百所高校参加,推动高校、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与二七区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打造“创客工作室—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满足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需求;自筹资金1.5亿元,设计建造智慧逐梦体验馆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网络安全教育基地”;发挥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的功能,免费接待参观达12万多人次;免费举办下岗工人、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等培训1万多人;通过河南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并连续两年获得双向补贴,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享有补贴的高校;连续18年参加拜祖大典,建有现代化非营利的三级综合医院,坚持医教研结合,医养结合;先后组织承办第四届(GAUC)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两届中国(河南)新药研发交流与技术转移对接会、2016中国创客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创客大赛、中原创新发展论坛等重要活动百余项。近三年来,上级部门、知名企业、兄弟院校共计300多家单位25000余人次来校参观考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河南省“五区一群”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应用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等150余人。学校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各科类实验室138个,实验分室441个,校外实训基地226个;教学科研仪器总值4.28亿元;馆藏图书362.8万册。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表演 | 4.9 | 20 |
舞蹈表演 | 4.8 | 37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4.7 | 15 |
康复治疗技术 | 4.7 | 19 |
音乐表演 | 4.6 | 11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4.6 | 29 |
视觉传达设计 | 4.6 | 25 |
音乐学 | 4.6 | 170 |
市场营销 | 4.5 | 10 |
财务管理 | 4.5 | 355 |
广播电视编导 | 4.5 | 207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4.5 | 67 |
运动训练 | 4.5 | 116 |
临床医学 | 4.5 | 174 |
会计与审计 | 4.4 | 178 |
摄影摄像技术 | 4.4 | 20 |
建筑工程技术 | 4.4 | 132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4.4 | 61 |
护理 | 4.4 | 188 |
医学检验技术 | 4.4 | 9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4 | 20 |
金融学 | 4.4 | 116 |
舞蹈编导 | 4.4 | 38 |
药物制剂 | 4.4 | 33 |
护理学 | 4.4 | 202 |
人力资源管理 | 4.3 | 87 |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 4.3 | 1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4.3 | 50 |
商务英语 | 4.3 | 28 |
市场营销 | 4.3 | 82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4.3 | 150 |
会计学 | 4.3 | 108 |
汽车服务工程 | 4.3 | 28 |
体育教育 | 4.3 | 76 |
广播电视学 | 4.3 | 59 |
网络工程 | 4.3 | 168 |
通信工程 | 4.2 | 164 |
日语 | 4.2 | 56 |
经济学 | 4.2 | 93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2 | 16 |
物流管理 | 4.2 | 29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4.2 | 17 |
商务英语 | 4.2 | 23 |
音乐表演 | 4.1 | 117 |
法学 | 4.1 | 177 |
工程管理 | 4.1 | 87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1 | 64 |
土木工程 | 4.1 | 305 |
工商管理 | 4.1 | 243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4.1 | 87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4.1 | 10 |
电子商务 | 4.1 | 110 |
法律事务 | 4.1 | 36 |
摄影 | 4.0 | 3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0 | 137 |
药学 | 4.0 | 112 |
车辆工程 | 4.0 | 82 |
物流管理 | 4.0 | 82 |
环境设计 | 4.0 | 50 |
工程造价 | 4.0 | 45 |
装潢艺术设计 | 4.0 | 105 |
国际商务 | 4.0 | 80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4.0 | 44 |
临床医学 | 4.0 | 291 |
电子信息工程 | 3.9 | 16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3.9 | 273 |
建筑学 | 3.9 | 3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9 | 23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9 | 134 |
艺术设计 | 3.9 | 197 |
软件工程 | 3.9 | 125 |
英语 | 3.9 | 201 |
城乡规划 | 3.8 | 40 |
社会工作 | 3.8 | 67 |
投资与理财 | 3.8 | 6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3.7 | 58 |
动画 | 3.7 | 63 |
数控技术 | 3.7 | 24 |
物联网工程 | 3.6 | 36 |
医学影像技术 | 3.6 | 31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3.6 | 27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6 | 40 |
中西医结合 | 3.4 | 1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3 | 22 |
机械设计制造类(中外合作办学) | 3.3 | 10 |
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 3.0 | 2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0 |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