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19年,学校更名大学工作成功获教育部批准列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2020年,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5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专业群、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71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5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特等奖培育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0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和“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大力倡导“守望相助”,搭建学生安全信息网络;深度开展“亲情教育”,有效引导“亲情体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5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0余个。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2700余项,横向项目2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14项,省市级重大项目1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9项;授权发明专利45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10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翔业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ABB公司、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组建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并出任首任轮值主席院校。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连城县相关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理工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漳州诏安县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先后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琉球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海外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学校的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教职工总数为1432名,专任教师97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0.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8.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9%;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0.1%;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访学经历专任教师的13.8%;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占32.4%;外(台)籍教人才是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实现学校新一轮跨越发展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是学校发展和振兴的根本大计。厦门理工学院持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紧密围绕“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和“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亲产业”的办学定位,“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实施“鹭江学者”人才支持计划、“532人才结构计划”(即: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超过50%,具有企业工作和工程研发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30%,具有海(境)外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超过20%)等人才结构工程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截至2019年9月,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5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2%;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专任教师的24%;具有一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教师占36%;外(台)籍教师的占12%,逐步形成了以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高、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比例高、外(台)教比例高等“四高”为特点的师资结构。 师资队伍中,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18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闽江学者”、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百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等省级人才近110名。 厦门理工学院热忱欢迎四海英才加盟! 理工英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朱文章 李泽彧 陈文哲 罗善明 张厚安 朱顺痣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赵振祥 罗善明 李永平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姜春海 张 瑞 连水养 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谢建德 李永平 杨 易 周霁罡 刘冠峰 陈金铃 王曙光 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朱顺痣 罗善明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创业人才 关健生 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 陈文哲 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 陈文哲 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后备(青拔尖人才) 陈水宣 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青拔尖人才 张 瑞 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邱亦睿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 张 瑞 林秉敬 陈剑洪 卢向军 曹春燕 胡艳玲 李晓丹 马玮城 宦智杰 林盛茂 袁和平 福建省百千万人才 陈文哲 李泽彧 朱文章 宋建明 朱顺痣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朱文章 陈丽安 阮德信 曹 明 李文望 焦俊婷 沈汉鑫 刘松先 段忠东 熊飞兵 陈英涛 李青松 谢 安 苏晓芳 谢 丹 曹春燕 吴克寿 刘晓艳 丁智才 陈玉明 林 佳 唐友名 李文星 陈水宣 付晓燕 聂 芹 梁 伟 韩 勇 傅海燕 左 娟 洪朝群 何军明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 何军明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 吴克寿 赵 超 刘晓艳 王 蕾 李青松 许英朝 傅海燕 陈美润 谢 安 何富强 唐友名 左 娟 陈水宣 韩 勇 林 佳 郭利涛 李文星 刘 枭 陈 卿 林洪沂 洪朝群 彭 倩 吴翠凤 贺 莹 刘金娥 梅丽芳 祁正兵 马 樱 黄明强 赵国平 王 方 麻季冬 仲训杲 赵铭杰 张达敏 王珊珊 邱一卉 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品质管理教学成果奖 师的占8%,逐步形成了以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高、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比例高、外(台)教比例高等“四高”为特点的师资结构。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金融工程 | 4.9 | 16 |
空中乘务 | 4.9 | 71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4.8 | 15 |
水务工程 | 4.8 | 15 |
工商管理 | 4.8 | 27 |
物业管理 | 4.7 | 10 |
会计电算化 | 4.6 | 74 |
土木工程 | 4.5 | 789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5 | 42 |
会计 | 4.5 | 118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4 | 10 |
商务策划管理 | 4.4 | 4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4 | 420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4.4 | 279 |
财务管理 | 4.4 | 440 |
工程管理 | 4.4 | 309 |
艺术设计 | 4.4 | 10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4.4 | 17 |
工程力学 | 4.3 | 30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4.3 | 136 |
网络系统管理 | 4.3 | 10 |
产品设计 | 4.2 | 14 |
金属材料工程 | 4.2 | 75 |
数字媒体技术 | 4.2 | 10 |
测绘工程 | 4.2 | 101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4.2 | 7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2 | 85 |
车辆工程 | 4.2 | 243 |
物流管理 | 4.1 | 306 |
建筑学 | 4.1 | 13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1 | 201 |
日语 | 4.1 | 200 |
国际商务 | 4.1 | 308 |
自动化 | 4.1 | 151 |
英语 | 4.1 | 38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1 | 324 |
电子商务 | 4.0 | 260 |
环境工程 | 4.0 | 212 |
文化产业管理 | 4.0 | 204 |
电子信息工程 | 4.0 | 23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0 | 204 |
汉语国际教育 | 4.0 | 97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4.0 | 178 |
网络工程 | 3.9 | 13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3.8 | 225 |
软件工程 | 3.8 | 64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8 | 17 |
图形图像制作 | 3.8 | 85 |
工业工程 | 3.7 | 58 |
通信工程 | 3.7 | 218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3.6 | 172 |
汽车服务工程 | 3.6 | 239 |
酒店管理 | 3.6 | 47 |
环境设计 | 3.6 | 15 |
国际贸易实务 | 3.6 | 12 |
电子封装技术 | 3.5 | 133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5 | 68 |
动漫制作技术 | 3.5 | 17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4 | 107 |
软件技术 | 3.4 | 382 |
艺术与科技 | 3.3 | 64 |
交通工程 | 3.2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