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国际本科 > 正文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哪些 要出国吗

2025-03-18 12:16:51文/李享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是否要出国,取决于具体项目以及学生自身选择。4+0模式,无需出国,学生可以在国内完成全部学业,获得国外合作大学的学位证书。2+2或3+1模式,学生部分时间在国内学习,部分时间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下面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具体项目信息,欢迎报考。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哪些 要出国吗

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哪些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与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合作举办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停止招生)

项目名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与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合作举办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停止招生)
办学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白塔街380号法定代表人杨春光
中外合作办学者 中方: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外方: 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USA(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
办学层次和类别本科学历教育学制5年
每期招生人数100人(在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年度招生规模内统筹安排)招生起止年份2015年-2020年(每年1期)
招生方式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开设专业或课程建筑学(专业代码:082801H)
颁发证书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外方:Bachelor of Science in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with a Construction Concentration(应用工程和技术建筑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赴国外学习1.5年者)
审批机关教育部
批准书编号MOE21US2A20141660N
批准书有效期2025年12月31日
备注

以上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多项目信息请持续关注高三网出国留学栏目,或者访问各高校网站或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以获取最新的项目信息。

2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要出国吗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不一定需要出国,具体安排取决于办学模式和合作协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常见形式有2+2、3+1、4+0等。

“2+2”模式: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后两年到国外合作院校完成学业,毕业后获得双方学位。

“3+1”模式:前三年在国内,最后一年出国,毕业后同样获得双方学位。

“4+0”模式:全程在国内学习,引进国外课程和师资,毕业后获得国内学位,有时也可获得国外学位。

是否出国取决于项目设计和学生选择,建议在报名前详细了解具体安排。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非常灵活,涵盖了多种合作形式。这些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包括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交换项目、暑期学校、在线课程等。这些合作模式中,并非都要求学生必须出国留学。以联合培养和双学位项目为例,学生可以在中国的高校完成部分学业,然后按照项目安排前往合作国家的高校继续学习,也可以在国内完成全部学业。

3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简介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前身为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本科学校,现有在校本专科生1.2万余人。

学校位于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坐落在浑南核心区由多所大学组成的大学城中,与沈阳科技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相拥为伴,与东北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博物馆为邻,处于沈阳新行政、文化区域的中心位置。这里交通便捷、设施完备,教育、文化氛围浓厚,给人以创新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之感。

4微信搜索蝶变志愿小程序:免费查2024录取分数线

扫描下方二维码,不要钱的分数线、院校库查询工具打开即用

免费使用新高考志愿填报模板、免费获取一分一段表

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三网公众号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哪些 要出国吗》
立即下载
    展开全文
    下载本文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免费领取留学邀请函

——规划目标、选校定位——

目前学历
意向国家/地区
意向学段
留学项目
学生姓名
手机号码
立即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用户服务使用协议》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国际本科 更多内容

验证码错误!
免费领取留学邀请函

——规划目标、选校定位——

目前学历
意向国家/地区
意向学段
留学项目
学生姓名
手机号码
立即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用户服务使用协议》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

选择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