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介绍
2024-10-13 16:51:21文/王莹“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苻坚和弟弟苻融登上城楼,观察对岸的晋军,见他们队伍整齐,将士们士气高昂,又向北看八公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便对苻融说:“这是个非常强大的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军力不足呢?”。
草木皆兵是哪个人物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描述了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的心理状态。
苻坚,字永固、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第三位国君(357年~385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并成功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大军攻打东晋,意图一举消灭东晋。然而,在淝水之战中,苻坚的军队遭遇了惨败。战前,苻坚与弟弟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由于天气阴沉,加上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苻坚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像是晋军的士兵,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和疑虑,这就是“草木皆兵”的由来。
在淝水决战中,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惊恐不安的状态。
草木皆兵成语典故介绍
“草木皆兵”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典故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具体故事背景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紧密相关。以下是该成语典故的详细介绍:
一、故事背景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意图攻打并吞并江南的晋朝。公元383年,苻坚率领90万大军南下,而晋朝方面则由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苻坚起初并未将晋军放在眼里。
二、战役过程
战争初期,苻坚的先锋部队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制胜地击败,损失惨重。这一失败极大地打击了秦军的士气,士兵们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晋军,只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时,他惊恐地发现山上的草木都像是晋军的士兵,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认为晋军兵力强大,自己轻敌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苻坚命令部队后退到淝水北岸布阵。但晋军将领谢玄却趁机要求秦军稍往后退,以便渡河作战。苻坚误以为晋军不懂作战常识,便接受了请求。然而,当秦军后退时,却溃不成军,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最终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三、成语寓意
“草木皆兵”原意是指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惊恐万分的心理状态。它常用来比喻人在极度惊慌时失去判断能力,产生多疑和错觉的情况。这个典故含有心理学错觉的元素,人在极度惊慌状态下产生多疑心理,是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是主观努力无法克服的。只要具备条件,它必然会产生。草木皆兵就是在失败而慌张的情境下产生的错觉。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有什么典故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国君(...
2024-10-06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是什么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国君(...
2024-01-11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具体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国君(...
2023-11-01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草木皆兵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
2021-02-14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前秦的苻坚。苻坚草木皆兵的典故源...
2021-02-14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及故事内容
主人公是苻坚,苻坚是秦宣昭帝,在位期间统一北方,并...
2021-02-10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2021-01-01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翻译 出自哪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这句话的翻译是:“我实在害...
2024-10-13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出自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
2024-10-13 -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写了什么内容
《答谢中书书》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
2024-10-13 - 齐晋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全文注释
齐晋鞌之战全文为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
2024-10-13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翻译 原文及翻译赏析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的翻译是“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
2024-10-12 -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哪里 什么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五十...
2024-10-11 -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哪些用法
在文言文中,'所以'主要有两种意...
2024-10-11 - 齐人有好猎者文言文翻译 原文及译文2024-10-11
点击查看 高中语文文言文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