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讲的是什么
2024-09-11 10:14:49文/刘冬晴沧海桑田的意思是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这个成语出自东晋葛洪的《神仙传·麻姑》,其中记载麻姑自述自从当仙女以来,已经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是一个褒义词,通常在句子中作为谓语、宾语或分句使用。
沧海桑田的意思
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桑田:农田。
沧海桑田读音是cāng hǎi sāng tián,简拼 chst,为联合式结构,沧海和桑田为并列词语,沧海桑田通常在源物备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分句。造句参考: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沧海桑田”典故中所谓的“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但“沧海桑田”主要还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一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缓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
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
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
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贵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异果,香气扑鼻。所有这些,也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是指多久 九个月还是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
2024-09-11 - 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及翻译 作者是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长了...
2024-09-11 - 著名的近义词是什么 具体有哪些
著名的近义词有:出名、闻名、知名、驰名、有名、盛名...
2024-09-11 -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概述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刘琨。闻鸡起舞是一个汉语成...
2024-09-10 - 死亦为鬼雄的前一句 这句诗什么意思
“死亦为鬼雄”的上一句是:生当作人杰。出处:《夏日...
2024-09-10 -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故事出自于哪
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死守教条、...
2024-09-10 - 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内容概括 讲述了什么内容
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
2024-09-10 -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的道理是: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
2024-09-10 - 狐假虎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哪些寓意2024-09-10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全诗内容整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
2024-09-10 -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谁的诗句 什么意思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于清代知名的...
2024-09-10 - 李白《江湖行》全诗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江湖行》实际上是一首现代七言律诗,作者是黄沾。这...
2024-09-10 -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有什么不同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
2024-09-10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 什么意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意思是:“君子的资质秉...
2024-09-10 - 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 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句有三种类型: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其中一般疑...
2024-09-10
点击查看 高中语文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