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方法与技巧
2016-09-14 13:45:46文/叶丹高中地理区域定位分哪几种,区域定位方法技巧有哪些?在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中,常常以某个区域地图为载体,考察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准确定位方能准确答题。
一、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网数据定位
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当具备了较扎实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
点击查看: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计划
二、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鞋、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黄河则像个“几”字型。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三、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往往能够心明眼亮。
四、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规律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五、利用地理原理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或地理位置。
六、掌握特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的判断主要方法有:
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2、依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判断;
3、依据东、西经度的分布判断(从俯视图看,东经度向东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西经度向西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依据气旋及反气旋的气流方向判断;
5、依据极地附近的动物景观判断(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分布;南极地区有企鹅、蓝鲸分布);
6、依据臭氧空洞位置判断(目前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
7、依据物体运动的方向判断(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右偏;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左偏);
8、依据南北半球风带的方向判断(如西风: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
9、依据气温的分布判断(北半球是北冷、南热;南半球是南冷、北热);
10、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北半球大陆是低压,海洋是高压;一月,北半球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南半球相反);
11、依据洋流的运动方向判断(如中低纬海区: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以上《高考地理区域定位方法与技巧》由高三网小编整理而成,希望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技巧对同学们的复习有帮助。
高三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关于海沟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大洋中脊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海底火山喷发的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洋流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大洋环流的知识点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如何快速提分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于即偏文又偏理的地理来说,一...
2021-03-23 - 高中地理必备核心知识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有很多,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核心...
2021-03-14 - 变质岩的形成原因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
2021-03-06 - 冰川地貌有哪些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沉积地貌、冰川融蚀地...
2021-03-06 - 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
2021-03-06 - 上升补偿流形成的原因
补偿流是指由海水的补偿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由于海水体...
2021-03-05 - 沙洲的形成
沙洲是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
2021-03-05 - 水文是什么
水文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下属的一门学科,水文的意思是...
2021-03-05 - 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是什么
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
2021-03-05 - 黄河最后流入哪个海
黄河最后流入渤海,共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2021-03-05 - 黄河的流向
黄河的流向自西向东流,主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
2021-03-04 - 凝灰岩属于什么岩
凝灰岩是一种火山碎屑岩,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
2021-03-04 - 温带海洋气候特征与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度之间的大陆...
2021-03-04 - 渭河谷地形成的原因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断裂陷落,后来流水侵蚀堆...
2021-03-04 - 黄河凌汛发生的原因
纬度差异是引起凌汛的主要原因。黄河从兰州到河套,南...
2021-03-04
点击查看 高考经验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