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中历史 > 正文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发展历程整理

2024-04-28 12:52:16文/王莹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创于文、炀二帝时期。隋王朝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为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的到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科举考试开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

中国科学制度是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最公平的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实行了整整1300年。

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从总体上来说,史学界对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它为唐统治者招揽了人才,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创于文、炀二帝时期。隋王朝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为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的到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以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选士既不需州郡的荐举,也不经中正的评定,而是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采用分科考试。科举不计考生的门第高低,全部平等,按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此举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唐王朝推翻了隋王朝统治以后,并没有完全否定隋王朝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一些举措。从唐太祖开始,无论是在文化教育上,还是在人才选拔的选官制度方面,都很好地继承了隋王朝的优良制度。高祖武德五年(622),举行了唐代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在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又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使科举制度成为较为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在唐代的确立,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官吏选拔制度,此后历代的科举制度都是在唐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的。

到了宋代,为了更好的保障考试的公平性,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法和誊录法。糊名即将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以保证阅卷人不能识别本考卷的考生。后来,由于糊名后还可以认识字画,又出现了誊录法——将考卷的内容进行誊录,这样考官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明代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禁锢读书人的思想,统治者将考试的内容严格的限制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同时,考试主要考八股文。这时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三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三年一次,又叫乡闱或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若为乡试第一,则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或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最后的殿试中,所有的贡士经过皇帝的考核后重新安排名次,一甲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如果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均取得了第一名,既是解元、又是会元、状元,那么可被称为“连中三元”,这在整个科举考试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到了清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到了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科举制度到此发展到了终点。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中历史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