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北京高考 > 北京艺术特长生 > 正文

2024年北京艺考改革新政策 有什么变化

2023-10-25 09:57:08文/王馨晨

2024年北京艺考改革新政策:到2024年全面实施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书法等6个艺术类专业全市统一专业考试;完善全市统考和校考命题、制卷、试卷流转、保管等各环节、全流程的管理,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等。

2024年北京艺考改革新政策 有什么变化

12024年北京艺考改革新政策要求改进专业考试方式

1、北京艺考大力推进艺术专业分类考试。

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成绩。

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包括全北京市统考和高校校考,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考试。

全北京市统考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高校校考由相关高校组织。

2、北京艺考完善艺术类专业全北京市统考体系。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全北京市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办法,到2024年全面实施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书法等6个艺术类专业全北京市统一专业考试。

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提高全北京市统考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考试安全。

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分管理,增强考试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人才选拔需要。

3、北京艺考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

对于北京市统考已覆盖的艺术类招生专业,原则上在京招生高校要直接采用统考成绩。

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艺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按程序申请在全北京市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

组织校考的在京高校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

4、北京艺考健全完善考评人员遴选机制。

扩大考评人员遴选范围,建立健全艺术类专业考评人员信息库,推进校内校外、京内京外共建共享。

优化考评人员组成结构,逐步增加考评人员人数,扩大京外校外人员比例达到一半以上。

探索逐步建立艺术类专业考试考评人员和艺考生特殊关系申报制度,凡在规定时间内有指导、被指导关系或有亲属关系及其他利害关系的考评人员和艺考生,均须按要求进行申报,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5、北京艺考加强考试组织管理。

完善全北京市统考和校考命题、制卷、试卷流转、保管等各环节、全流程的管理,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

严把考试入口关、组织关,严格落实考生、评委、考场随机编排的“三随机”工作机制,严防考试舞弊。

格执行全北京市统考和高校校考的专业考试评分标准、评分程序,确保评分公平公正。加强考务培训,提升考试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强化安全保密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22024年北京艺考改革新政策要求完善招生录取机制

1、北京艺考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使用全北京市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艺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统考成绩均达到北京市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艺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全北京市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在艺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北京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全北京市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艺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

2、北京艺考优化考试招生范围。

2024年起,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高校艺术类专业,直接依据艺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除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外,所有艺术类专业均应安排分省招生计划。

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3、北京艺考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

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舞蹈学类、表演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逐步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

组织校考的高校,对于极少数专业考试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艺考生,可依据相关规定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

《2024年北京艺考改革新政策 有什么变化》
立即下载
    展开全文
    下载本文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北京艺术特长生 更多内容

验证码错误!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

选择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