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辽宁省名校协作体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09-22 15:54:42文/王莹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联考卷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的考古现场首次在四川大规模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而在该遗址发现的双耳罐、圈足杯等陶器中,有不少也明显带有甘肃齐家文化等文化的痕迹。据此可推知,该遗址文化时期( )
A. 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 B. 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 存在着跨区域文化交流 D.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四川......半地穴式房址”并结合所学半地穴房址是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房屋模式,在南方较为少见,可得出,四川地区与中原地区有一定的文化交流,据材料“四川......明显带有甘肃......”也可得出南北方存在文化交流,综合可得出当时存在着跨区域文化交流,C项正确;当时中华文明尚在起源阶段,手工业生产并未趋于标准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外交流,排除B项;当时中华文明尚在起源阶段,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
2. 先秦时期强调“夷夏有别”,春秋战国时期“尊王攘夷”成为诸侯称霸的重要条件。而《史记》中认为匈奴是黄帝的后裔,与华夏民族共祖,汉武帝时期泰山刻石碑文中“四夷”臣服、万邦来朝是帝王功成业就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汉代( )
A. 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B. 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著史规范逐渐形成 D. 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先秦“夷夏有别”“尊王攘夷”,汉朝《史记》中认为“匈奴是黄帝的后裔,与华夏民族共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华夷共祖”的思想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和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先秦时期和汉朝关于“民族认同观念”的变化,并不只是为了说明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巩固,排除A项;一般说是唐代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不是汉代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到《史记》,但不能得出“著史规范”是什么,是否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3. 唐以前的谏官均为宰相的属员,而宋代台谏官由宰相任免变为皇帝“亲擢”。宋代法律明文规 定“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曾所荐者,皆不与选”。这表明宋朝( )
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三省体制已名存实亡
C. 中枢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D.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唐以前的谏官均为宰相的属员,而宋代台谏官由宰相任免变为皇帝‘亲擢’”且“只要是宰相推荐过的人都不能入选”,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对宰相进行了限制,加强了监察制度的独立性,以便其更好地为皇权统治服务,这表明宋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项;三省体制在宋代确实名存实亡,但材料主旨是台谏制度,不涉及三省体制,排除B项;中枢“制衡机制日益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4. 元朝时,福建泉州蒲寿庚“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泉州被升为江浙行省南部行政中心;明朝嘉靖时暂罢泉州的市舶司,泉州从一个国际性的港口沦为一个地方性的港口。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外政策的变化 B. 白银的大量外流
C. 朝贡贸易的衰落 D. 丝绸之路的废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和明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泉州从一个国际性的港口沦为一个地方性的港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泉州发展迅速,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泉州在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下降,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不是流出,排除B项;朝贡贸易是官方主导下的贸易,明朝海禁政策并不禁止朝贡贸易,材料中泉州港口地位的下降是由于海禁政策的实行,而不是因为朝贡贸易的衰落,排除C项;丝绸之路在明朝时期并未完全废止,排除D项。故选A项。
5.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大力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以下对明朝边疆治理解读正确的是( )
①解决了明朝内陆和边疆的危机 ②体现重北轻南、怀柔南方的特点
③将卫所制度和土司制度相结合 ④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边疆措施并未完全解决内陆和边疆的危机,表述不准确,①项错误;明朝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大力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的举措体现了明朝治边政策借鉴汉唐边疆治理政策,以防守为主;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表明明朝边疆治理中重北轻南、怀柔南方的特点,②项正确;“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体现了卫所制度和土司制度相结合的特点,③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内部边疆治理的信息,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关系不大,④项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6. 下面是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代 | 商办 | 外商企业 | ||
设厂数 | 资本额(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额(千元) | |
1895~1914年 | 53 | 4697 | 196 | 280000 |
1914~1919年 | 463 | 90801 | 116 | 103153 |
A. 中国近代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B. 内外环境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C. 社会经济发展的半殖民地性突出 D. 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1919年的中国。据材料中“1914-1919年,中国商办企业数量和资本额都有大幅增加”“外商企业数量、资本额有所下降”,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法令,为民族工商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为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故可得出内外环境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B项正确;近代中国工业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材料虽涉及外商企业,但仅据表格不能得出“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但仅依据D项,不能完全解释材料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7. 有学者说:“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体用二元’僵化思维模式。”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 B.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解放
C. 当时各流派思想出现融和的趋势 D. 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并结合所学,晚清以来,我国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的努力都失败了,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青年们大多在传统价值观崩解的年代中成长,体会到不摧毁顽固社会心理,就难以实现救亡图存,遂向旧文化旧道德发起挑战。因此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不涉及五四运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其影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C项不是材料主旨,且新文化运动时期依然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辩论,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面是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A. 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 使革命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 D. 基于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和原因题。时空是1929—1932年(中国)。据本题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南方两省或三省交界处,这里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便于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成果,C项正确;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排除A项;农村根据地的开辟体现的是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而不是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目标,而农村根据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辟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 1954年1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当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青年团员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以181个工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日的任务。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青年木工技术水平高超 B. 社会主义社会的氛围良好
C. “左”倾的错误有所抬头 D. 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随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全国人民都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木工青年突击队的劳动干劲正是这一体现,D项正确;仅有木工超额完成任务的热情不能反映出技术的高超,排除A项;1954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排除B项;“左”倾错误是指超出实际的、盲目的政策而导致的错误,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上海市于1986年选出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正式批准了1家企业为股份制试点企业,并于1987年1月向社会公开发行了股票。形成了国家股占74.5%、单位股(指“公司”以外企事业法人单位认购的股份)占1%和先后三次发行的个人股共占24.5%的多元股权结构。这一做法( )
A. 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 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深化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1986年、1987年”“股份制试点企业”“发行了股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时国有企业在探索股份制改革,这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化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政企分开和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的信息,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于21世纪初,排除B项;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非洲文明历史悠久,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下面是古代非洲文明示意图,这可用于说明古代非洲大陆( )
A. 处于世界文明领先地位 B. 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C. 文明相对闭塞独立发展 D. 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图示及方框中内容可知,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不相同,即文明的多样性;图中“引入玉米”“分别来源于希腊语与阿拉伯语”“基督教文明古国”“阿拉伯文明古迹”“古代非洲与中国文化交流地区”“迦太基、希腊、罗马文明古迹”等信息可以反映其对各地文明的吸收包容,即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大,且不符合史实,排除;虽然有的国家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不能说明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排除B项;图示“阿拉伯文明古迹”“古代非洲与中国文化交流地区”“迦太基、希腊、罗马文明古迹”可以说明文明相对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2.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 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由此可见,古代罗马法( )
A. 主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B. 崇尚理性和追求正义
C. 渗透古代希腊文明的特质 D. 保障了司法审判的公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以说明罗马法强调理性与追求正义,B项正确;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法具有一定理性色彩,与希腊文明特质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立法而未涉及司法,排除D项。故选B项。
13. 美国学者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指出,棉的资本主义化彻底改变了棉花的命运,讲述了一个“由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兴衰的故事”。这一 “故事”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B.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C. 欧洲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D. 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具有同步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棉的资本主义化”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积极对外殖民扩张,逐渐把世界纳入到了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A项正确;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棉的资本主义化”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变化,排除C项;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并非具有同步性,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4. 马克思在1870年9月说:“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马克思意在说明( )
A.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的必然性 B. 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尚未成熟
C. 巴黎公社失败教训需要总结 D. 空想社会主义难以解决现实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的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可知,材料中马克思是要说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B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工人阶级与新政府之间的斗争,不是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斗争,排除A项;根据材料“马克思在1870年9月说”可知,当时巴黎公社革命尚未发生,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并未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5. 早在19世纪中期苯胺燃料制造业起步的时候,就有一些德国的燃料企业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截止1900年,被德国最大的6家化学公司雇佣的科学家已达到650多名。类似的实验室在IBM、杜邦、美孚石油、福特汽车等公司都设有,到1927年已达到1000多个。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普遍确立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D.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紧密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19世纪中期到1927年”“企业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公司雇佣的科学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科研有了明确的效益取向,故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紧密结合,D项正确;AB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必然因素,排除AB项;从19世纪中期到1927年,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有利于自由生产、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垄断组织,为企业加强科研提供了财力物力,但这都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6. 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 )
A. 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 容易导致被西方文化同化
C. 体现出殖民文化影响 D. 有助于推动民族认同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新加坡。据材料“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非常新加坡’等表征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的举措为游客和国民对于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提供了一种工具,这有助于促进民族认同,D项正确;新加坡的文化建设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融合,排除A项;借用西方文化不是被西方文化同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殖民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5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之前,东部鲜卑原牧于鲜卑山为中心的地区。汉武帝时,南下作乐水(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及下游新开河的统称)流域。东汉初年,再次南下边塞塞外……唐通天元年(696年)“天下大旱”,契丹驻牧地西拉木伦河流域尤其严重,人畜饥饿,于是首领率部众南下,深入到冀、赵、瀛等州。契丹人口在唐初为22万,辽建立时为75万,统和十八年(1000年)达到100万。东北诸族间、各民族内部间,政治军事斗争时有发生,甚至相当激烈、残酷。胜利者称王称霸,掠夺人口财富,抢占优良草场和森林狩猎区,某些不甘心屈辱和死亡的失败者常率领部众远走他乡,脱离斗争旋涡,来到易于取得生活出路的南部和西部。金政权原都于上京会宁,1151年南迁至1000余公里的燕京,大量女真人随之到这里。迁都是为了“强效华风,光宇中土”。成吉思汗不断南下,忽必烈南下灭宋,统一全国等均是在大一统思想指导下实现的。
——摘编自曲守成孟古托力《古代东北民族南下西进规律性运动考论》
材料二 1861年清政府“弛禁”以来,大批关内移民涌入东北垦荒种地,到清末民初,奉天全省垦地面积6682.6万亩,大片荒地得以开垦。宣统元年(1909年),黑龙江先后设立了移民农业公司、和利民公司,引进国外机械,雇佣移民开垦荒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东北的大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并大量内销和出口。随着关内移民人口的持续增加,农产品出现剩余,与之相关联的油坊、烧锅、磨坊等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之后,面粉厂、农具厂、服装厂也相继出现。随着1897年中东铁路兴建,东北地区开始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到1916年哈尔滨总人口已达16~17万人,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大中型城市。苏俄报刊曾披露:“俄国所最惧者,为中国之移民。中国人于二三百俄里之边境附近安置多数农人,使其人民移住自兴安岭至伊尔赤西之地。”1928年《东方杂志》亦提到“东三省华人既这样发达,日本人欲在这三千万群众之中,实行其自由行动,恐非易事。”关内移民到东北,只有紧密团结、互帮互助才能得以生存,这逐渐形成了东北文化中重亲情、讲义气、待人以诚等性格特点。
——摘编自王延荣《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文化发展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北民族南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发展的主要影响。
【答案】(1)原因:畜牧经济的脆弱性;人口繁衍带来的压力;残酷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中原物质、精神文明之吸引;大一统思想的推动。
(2)影响:促进了东北农业发展;促进了东北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蓬勃兴起,实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东北边防的巩固和加强;加速东北社会文化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
据材料一“契丹驻牧地西拉木伦河流域尤其严重,人畜饥饿”并结合所需可得出畜牧经济的脆弱性,天灾很容易对其造成严重危害;据材料一“契丹人口在唐初为22万,辽建立时为75万,统和十八年(1000年)达到100万”可得出人口繁衍带来的压力;据材料一“东北诸族间、各民族内部间,政治军事斗争时有发生,甚至相当激烈、残酷。胜利者称王称霸,掠夺人口财富,抢占优良草场和森林狩猎区”可得出残酷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据材料一“强效华风”并结合所学中原地区生产力、政治文化比较先进,可得出中原物质、精神文明之吸引;据材料一“成吉思汗不断南下,忽必烈南下灭宋,统一全国等均是在大一统思想指导下实现的。”可得出大一统思想的推动。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据材料二“大片荒地得以开垦”可得出促进了东北农业发展;据材料二“油坊、烧锅、磨坊等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之后,面粉厂、农具厂、服装厂也相继出现。随着1897年中东铁路兴建”可得出促进了东北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蓬勃兴起,实业经济快速发展;据材料二“东北地区开始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到1916年哈尔滨总人口已达16~17万人”可得出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据材料二“东三省华人既这样发达,日本人欲在这三千万群众之中,实行其自由行动,恐非易事”可得出有利于东北边防的巩固和加强;据材料二“关内移民到东北,只有紧密团结、互帮互助才能得以生存,这逐渐形成了东北文化中重亲情、讲义气、待人以诚等性格特点。”可得出加速东北社会文化的发展。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文化历史责任的主要担当。而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视野下变迁与转型的历史,即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背景下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的历史。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各阶级集团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活动都体现出他们自觉的思想文化诉求,代表着本阶级集团利益的思想文化水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正军《“文化自觉”视野下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与转型》
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
看法:“文化自觉”视野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爱国救民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命运动。
阐释: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是由知识分子发起的旨在“扫除愚昧,启发民智”的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为核心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和“民主”两大旗帜,以新的先进思想文化代替封建思想文化的一次伟大的文化自觉运动。它以高昂的姿态、恢弘的气度,用“民主”“科学”大旗猛烈冲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猛烈冲击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民族觉醒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新文化运动不仅对先进思想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且被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做了思想准备。
【解析】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近现代中国。
看法:据材料“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文化历史责任的主要担当......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背景下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的历史......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各阶级集团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活动都体现出他们自觉的思想文化诉求,代表着本阶级集团利益的思想文化水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等信息可知材料主旨是先进中国人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进行救亡图存的斗争;审问题“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时期”,可知可任选某个典型时期;结合所学,中国最典型的具有文化自觉、思想解放、救亡图存特征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故看法可拟为,“文化自觉”视野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爱国救民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命运动。
阐释:首先可简单阐释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如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国内军阀统治日趋黑暗,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然后阐释新文化运动的经过和内容,如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是由知识分子发起的旨在“扫除愚昧,启发民智”的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为核心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和“民主”两大旗帜,以新的先进思想文化代替封建思想文化的一次伟大的文化自觉运动。接着阐释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如它以高昂的姿态、恢弘的气度,用“民主”“科学”大旗猛烈冲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猛烈冲击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民族觉醒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新文化运动不仅对先进思想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且被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做了思想准备。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和进步。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丁语最早只是古罗马拉丁姆地区的方言口语,且没有书面形式。随着罗马帝国版图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作为通用语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作为帝国名义上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也由此开始进入基督教教会。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拉丁语的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揭示了早期国际通用语的形成演变过程。罗马统治者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扩展疆土,将其语言也带到被征服地区,拉丁语作为行政通用语便成为理所当然之选。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拉丁语的影响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成为宗教领域、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通用语。文化的传承具有延续性,即便罗马帝国灭亡了,拉丁语的通用语地位仍得以保留下来。
材料二 16世纪初,英语仍然只是英伦三岛的语言。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正式开启全球扩张模式,英语也随之被带到世界各地。1600年,英国因贸易需求成立东印度公司。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永久定居点——詹姆士城。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建立殖民点。1840年,英国占领新西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的殖民扩张史就是英语的全球传播史。在上述这些地区,英语逐渐稳定下来并发展出多种变体。截至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覆盖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及土地,标志着英语已经从英伦三岛走向世界,成为一种“日不落的语言”。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亚蓝、刘海涛《国际通用语的发展演变特点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拉丁语成为国际通用语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语和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相同之处。
【答案】(1)原因:伴随罗马对外扩张逐渐得以流行;迎合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通用语。
(2)相同之处:都伴随着扩张而发展;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都体现出语言的延续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一“随着罗马帝国版图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作为通用语流行起来”可得出伴随罗马对外扩张逐渐得以流行;据材料一“拉丁语也由此开始进入基督教教会”可得出迎合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据材料一“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拉丁语的影响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成为宗教领域、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通用语”可得出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通用语。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据材料一“随着罗马帝国版图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作为通用语流行起来”和材料二“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正式开启全球扩张模式,英语也随之被带到世界各地”可得出都伴随着扩张而发展;据材料一“公元4世纪,作为帝国名义上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也由此开始进入基督教教会”和材料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的殖民扩张史就是英语的全球传播史”等信息可得出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材料一“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拉丁语的影响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成为宗教领域、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通用语”和材料二“在上述这些地区,英语逐渐稳定下来并发展出多种变体”可得出都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据材料一“文化的传承具有延续性,即便罗马帝国灭亡了,拉丁语的通用语地位仍得以保留下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都体现出语言的延续性。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建国初美国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混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为应对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和需求,截至2001年,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上升,亨廷顿认为,盎格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
——商编自楚树龙、李扬《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及其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剥削制度,实现了各族人民在分配方式、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平等。改革开放后,又制定了诸多民族政策推进各民族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1979年,实施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计划,建设民族地区的科技队伍,推进了各民族的经济发展。1984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了法律制度和政治纲领的融合统一,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广大西部少数民族迎来了发展机遇。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指明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向和重点。2020年年底,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基础上,推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发展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使各民族精神相依、人心齐聚,以强大的凝聚力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夯实基础。
—摘编自林清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民族政策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民族政策相比,中国民族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我国民族政策不断发展的原因。
【答案】(1)特点:通过混居、统一语言、立法实现公民平等等方式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通过强制同化政策实现美利坚民族融合目标;鼓励各民族混居促进交流交融;反分裂、反种族歧视;通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问题:多元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印第安人问题等。
(2)不同之处:实行以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解决民族共同发展问题;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原因:中国大一统思想观念和单一制政治的历史传统;在近代各民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争取民族解放共御外侮的斗争中,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和民族认同得到进一步升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坚持人民本位立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需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美国。
特点:据材料一“......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混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可得出通过混居、统一语言、立法实现公民平等等方式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以及鼓励各民族混居促进交流交融;据材料一“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可得出通过强制同化政策实现美利坚民族融合目标以及反分裂、反种族歧视;据材料一“截至2001年,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可得出通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
问题:据材料一“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可得出多元文化冲突;结合所学可得出,当今美国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结合所学当今美国印第安人失业率、贫困率等方面仍高于平均水平可得出印第安人问题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不同之处:据材料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以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材料二“实施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计划,建设民族地区的科技队伍,推进了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可得出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解决民族共同发展问题;据材料二“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自古有大一统思想观念和单一制政治的历史传统;在近代共御外侮、维护国家统一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各民族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和民族认同得到进一步升华;据材料二“1984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可得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据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又制定了诸多民族政策推进各民族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可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结合所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可得出坚持人民本位立场;据材料二“2005年......指明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向和重点”可得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需要。
- 2024届高三青桐鸣大联考9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青桐鸣大联考9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
2023-09-21 - 2024台山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台山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09-20 - 2024山西三重教育联盟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山西三重教育联盟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09-20 - 高中物理难还是历史难 选物理还是选历史
高中历史和物理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物理和历史分别是...
2023-09-20 - 高中选历史可以报什么专业 哪些专业前景好
高中选择历史科目对应的可以报考的大学专业(类)有:...
2023-09-20 - 物理和历史哪个容易高分 哪个比较好考
高考历史更容易考高分。因为历史比物理要简单一些,这...
2023-09-20 - 政治吃香还是历史吃香 选哪个科目比较好
政治吃香还是历史吃香还是要看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的学...
2023-09-20 - 历史化学政治可以选什么专业 选科组合分析
历史化学政治组合能报的专业有人文社科类专业、管理类...
2023-09-19 - 重庆金太阳2024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金太阳2024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09-17 - 2024济南高三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济南高三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09-16 - 2024江西南昌高三零模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江西南昌高三零模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09-15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朝代先后顺序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
2023-09-14 - 2024年9月江西金太阳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9月江西金太阳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
2023-09-14 - 衡水金卷2024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衡水金卷2024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09-14 - 历史类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 哪些比较吃香
历史类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有世界历史专业、考古学专...
2023-09-13
点击查看 辽宁高考试题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