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 正文

2023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这么做阅读

2023-06-01 16:20:01文/苏思楠
输入分数,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测一测

2023语文阅读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汉语词汇如此丰富,感情色彩如此浓烈,因此在2023语文阅读题解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对于遣词造句要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

2023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这么做阅读

12023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2023语文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11-12题,25分,力争17分以上)[约23分钟]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2023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开头作用文章开头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1)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二、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1.出人意料的结局(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更好地深化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1)渲染气氛。(1)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对比、烘托。(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4、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7、推动情节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

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的发展。(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六、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七、线索作用

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八、人称作用

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九、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可参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注意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十、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角度)特点+身份①借助情节发展(据情论人);②借助议论性语句(作者的或者其他人对人物的评价);③借助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2.人物形象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某一类人的特点),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这一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①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B.揭示或凸显主旨°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了特别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小说中“我”的人物分析A.故事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述说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通过“我”的感触揭示小说的主题。D.通过“我”的情感来突出人物形象

2023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1、解题原则: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1)“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友情提示:若想知道更多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的内容和数据,可在下载“蝶变志愿APP”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2语文阅读题做题方法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我这里大致总结为4种。

1、置于语境。即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体验情景等。

2、体验情景。就是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题目。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结合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提示:下方“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是根据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具体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各高校历年的招生录取数据,结合各省招生政策,理性分析录取概率,输入分数、省份、文理科,即可了解稳、冲、保能上哪些大学。

3微信搜索蝶变志愿小程序:免费查2024录取分数线

扫描下方二维码,不要钱的分数线、院校库查询工具打开即用

免费使用新高考志愿填报模板、免费获取一分一段表

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三网公众号

《2023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这么做阅读》
立即下载
    展开全文
    下载本文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更多内容

验证码错误!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

选择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填写您的高考信息 ×
考试地区
预估分数
智能推荐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