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浙江高考 > 浙江高考语文试题 > 正文

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2023-05-09 09:40:32文/苏思楠

2023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学校、座位号等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越寥阔的湖面溯(sù)江而上,沿着古老的时光,我们翻越高山去陆地的尽头,观看大海与江水亘(gèn)古不变的较量。

B.在南海及周边区域,美国不仅在军事上“秀肌肉”,在舆论上摇唇鼓舌,而且还暗中挑拨离间(jiàn),散布“威胁论”,妄图制造外交摩擦(chā)。

C.月悬中天,月光也是清冷的,汩汩地泻在雪野上,营造出一片朦胧(lǒng)。夜很静,没有一点儿声息,只有脚下嘎吱嘎吱(zhī)的声响弄出些十分好听的节奏。

D.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jiè)。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zhuō)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回望良渚83年考古之路,25年申遗之路,人们翘首期待的这一时刻终于到来。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乙】良渚古城遗址也成了继西湖和大运河之后浙江的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意义之重大,影响之巨大,显而易见。【丙】从一处古墓、一些美玉,到一片宫殿,再到完善的水坝……良渚遗址在几代考古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良渚古城+瑶山遗址+11条水坝”、申遗面积包括遗产区14.3平方公里和缓冲区99.8平方公里这一令人欣喜的规模。良渚古城遗址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于世人,既是古老历史的新生,也是文明的传承。

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翘首      B.显而易见      C.是以     D.圣地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在制度的推动下,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文明自觉、生活习惯,进而推动绿色风尚标杆的树立。

B.父母只要放下急功近利之心,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教育的步子放慢,教育不超前,父母和孩子由此引发的焦虑就会得到缓解。

C.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从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希望工程已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30年来,希望工程不断汇聚起了海内外四面八方的爱心涓流,成果丰硕,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带来了美好的希望。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3分)

在网络社交中,       ①      。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而表情图像通过视觉化传达,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②    ,图文搭配的形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而且,使用过程中表情符号的下载、存储、发送都比文字简单快捷,    ③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头撞硬物、头悬双杠、仰天长“笑”……近日,一些老年人自创的健身方法引发关注。据报道,这些健身方法基本分为三类:贴近自然派,即模仿动物,包括用头撞树、用手臂和后背摩擦树桩等;随地健身派,即花样玩器械,包括用绳子挂住自己下巴,悬空360度表演“爱的魔力转圈圈”等;增进互动派,包括每天入夜张开双臂仰天长笑等。

对此,专家有话说:“野路子”锻炼方式不但不科学,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一味强力锻炼,可能导致本身的疾病加重,甚至诱发其他意外发生。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呼吁,要把培养开运动处方的医生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要有一大批医生,特别是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生,能够给民众像开阿司匹林一样,开出运动处方,并提出要在一些试点医院设立科学健身门诊部。

(1)给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II》《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平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浪地球》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科技的创新,令今天的中国具有强烈的“未来感”。

B.“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波动较大,票房占比相对来说较稳定。

D.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优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8.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80后、90后一代人随着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已经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

B.由材料二可知,中高等教育群体占比越来越高,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快速扩大。

C.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9.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烧炭人

【西班牙】巴罗哈

喀拉斯醒过来,就走出了小屋子。顺着紧靠崖边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跑下树林中间的空地去。他要在那里作炭窑的准备。

夜色退去了。苍白的明亮,渐渐的出现在东方的空中。太阳的最初的光线,突然从云间射了出来,像泛在微暗的海中的金丝一样。

山谷上面,仿佛盖着翻风的尸布似的,弥漫着很深的浓雾。

喀拉斯就开手来作工。首先,是拣起那散在地上的锯得正合用的粗树段,圆圆的堆起来,中间留下一个空洞。便将较细的堆在那上面,再上面又放上更细的枝条去。于是一面打着口哨,吹出总是不唱完的曲子的头几句来,一面做工,毫不觉得那充满林中的寂寥和沉默。这之间,太阳已经上升,雾气也消下去了。

在正对面,一个小小的部落,就像沉在哀愁里面似的,悄然的出现在它所属的田地的中央,那前面,是早已发黄了的小麦田,小海一般的起伏着。山顶上面是有刺的金雀枝在山石之间发着芽,恰如登山的家畜。再望过去,就看见群山的折叠,恰如凝固了的海里的波涛,有几个简直好像是波头的泡沫,就这样的变了青石了。但别的许多山,却又像海底的波浪一般,圆圆的,又蓝,又暗。

喀拉斯不停的做着工,唱着曲子。这是他的生活。堆好树段,立刻盖上郎机草和泥,于是点火。这是他的生活。他不知道别样的生活。

做烧炭人已经多了。自己虽然没有知道得确切,他已经二十岁了。

站在山顶上的铁十字架的影子,一落到他在做工的地方,喀拉斯就放下工作,走到一所小屋去。那处所,是头领的老婆在给烧炭人们吃饭的。

这一天,喀拉斯也像往常一样,顺着小路,走下那小屋所在的洼地里去了。那是有一个门和两个小窗的粗陋的石造的小屋。

“早安。”他一进门,就说。

“啊,喀拉斯么?”里面有人答应了。

他坐在一张桌子旁,等着。一个女人到他面前放下一张盘,将刚刚离火的锅子里的东西,舀在盘里。烧炭人一声不响的就吃起来了。还将玉蜀黍面包的小片,时时抛给那在他脚边擦着鼻子的狗吃。

小屋的主妇看了他一眼,于是对他说道:“喀拉斯,你知道大家昨天在村子里谈讲的话么?”

“唔?”

“你的表妹,许给了你的毕扇多,住在市上的那姑娘,听说是就要出嫁了哩。”

喀拉斯漠不关心模样,抬起了眼睛,但就又自吃他的东西了。

“可是我还听到了还要坏的事情哩。”一个烧炭人插嘴说。

“什么呀?”

“听说是安敦的儿子和你,都该去当兵了哩。”

喀拉斯不答话。那扫兴的脸却很黯淡了。他离开桌子,在洋铁的提桶里,满装了一桶烧红的火炭,回到自己做工的地方。将红炭抛进窑顶的洞里去。待到看见了慢慢地出来的烟的螺旋线,便去坐在峭壁紧边的地面上。就是许给自己的女人去嫁了人,他并不觉得悲哀,也不觉得气愤,毫不觉得的。这样的事情,他就是随随便便。使他焦躁,使他的心里充满了阴郁的愤怒的,是那些住在平地上的人们,偏要从山里拉了他出去的这种思想。他并不知道平地的人们,然而憎恶他们了。他自问道:“为什么硬要拖我出去呢?他们并不保护我,为什么倒要我出去保护他们呢?”

于是就气闷,恼怒起来,将峭壁紧边的大石踢到下面去。他凝视着那石头落在空中,有时跳起,有时滚落,靠根压断了小树,终于落在绝壁的底里,不见了。

    火焰一冲破那用泥和草做成的炭窑的硬壳,喀拉斯就用泥塞住了给火冲开的口子。

    就是这模样,经过着始终一样的单调的时间。夜近来了。太阳慢慢的落向通红的云间,晚风开始使树梢摇动。

小屋子里,响亮着赶羊回来的牧人们的带着冷嘲的叫嚣,听去也像是拉长的狂笑。树叶和风的谈天开始了。细细的流水在山石间奔波,仿佛是无人的寺里的风琴似的,紧逼了山的沉默。

白天全去了,从山谷里,升起一团影子来。乌黑的浓烟从炭窑里逃走了。还时时夹着火花的团块。

喀拉斯凝视着展开在他的前面的深渊。而且阴郁地,一声不响地,对着于他有着权力的未知的敌,伸出了拳头;为要表示那憎恶,就一块一块的向着平野,踢下峭壁边的很大的石块去。

(选自《鲁迅译文全集》)

10.请概括喀拉斯的形象。(4分)

11.文中多处描写太阳,有什么作用?(4分)

12.赏析文中画线句景物描写的特色。(6分)

13.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探究本文主旨。(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答祖择之书

(北宋)欧阳修

修启:秀才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①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②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致。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

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注】祖择之,名无择,今河南上蔡人。为袁州知州时,首建学官,置生徒教育,由此知名当世。《宋史》有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示书一通          通:封。一通即“一封”。

B.足下卒然及之        卒:通“猝”,突然。

C.能自守然后果于用    果:果真。

D.此其病也            病:缺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      但以刘日薄西山

B.三代之衰,学校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学不师则守不一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足下患世未有合者        能克终者盖寡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从自身学问、出身两个角度出发,说自己一般不评判他人的诗文,但祖择之不远千里,亲自登门拜访,作者感于他的真诚,写了这封回信。

B.文章第二段作者运用对比,指出两汉以后从师风尚败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为祖择之解释了“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肯定了祖择之的诗文立意甚高,追及古人的成就,但也坦率地指出其缺点:见解还不够纯粹,议论还不够精辟。可见作者为人诚恳坦率。

D.文章第三段作者既中肯评价了祖择之诗文的优缺点,同时也指明了方法:研究经书,获得真谛;坚定心意,追求学问的纯粹;充实心灵,成就文章的绚烂。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1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4分)

(2)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反。(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19.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主要抒发了         情感。(2分)

20.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

(2)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

21.“过犹不及”在第二则材料中分别指子路“          ”、冉有“          ”。(2分)

22.联系两则材料,分析概括其中所蕴涵的孔子的主要思想。(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披绣闼,俯雕甍。          ,          。(王勃《滕王阁序》)

(3)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子曰:“          ,朋友信之,          。”(《论语》)

(5)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曹植《白马篇》)

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某班主任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千米。尽管该老师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路线、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

有同事认为很佩服他的精神,“但万一路上出点事儿呢?”校长同样忧心忡忡:“学校很包容开放,骑行能磨炼意志、但不主张所有教师效仿。”有孩子爷爷死活不答应,还气得住了院;有的家长甚至开车跟行了几公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浙江高考语文试题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