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女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023-01-26 17:45:20文/丁长宏琵琶女的形象特点: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悲惨凄凉,值得同情,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广大妇女的形象。写琵琶女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琵琶女的形象分析
《琵琶行》的“序”和正文第三段都交代了琵琶女的身世,既写了她年轻貌美时的“欢笑”,又写了她年长色衰时的辛酸,在这鲜明的对比中,作者到底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琵琶女呢?
从琵琶女的言行举止来看,“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沉吟”、“整顿衣裳起敛容”,这些都说明她满腹心事,欲说还休,不愿随便抛头露面,充分显示了琵琶女经历了沧桑,脱去了浮华,变成了一个庄重、愁苦的中年妇女。
从琵琶女的弹奏技巧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应该越来越精湛,而且从得阳江中的这一场演奏也可看出,她的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为什么会“门前冷落鞍马稀”,只能孤“守空船”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暮去朝来颜色故”。
由此可见五陵少年并非真正为欣赏艺术而来,主要还在于追求色相。所以我们可以说,妙龄时的琵琶女虽然“今年欢笑复明年”,但是如今的琵琶女,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貌美,只能独坐船上盼等夫君来。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文章叙述到这里,似乎起了一个高潮。琵琶女的命运突然有了历史性的改变,琵琶女接触的是富贵人家,琵琶女交往的是纨绔子弟;吃穿用度皆不同寻常。如果我们展开联想,眼前也许会出现一幅幅生活画面:古色古香的。
高楼,素淡朦胧的烛光,珠光宝气,或素手弹琴,或觥筹交错,琵琶女成了人见人慕的当红明星。其实这只是表面化的东西,要有深刻地理解,就应该深入到她的内心世界:琵琶女为了生存,淹没了尊严,献出了青春,献出了肉体,和自己不喜欢的男人在一起。
琵琶女其内心是无可奈何和恸痛无比,其精神世界则是空虚孤独。“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就是最深沉的感叹和惋惜。由此看来,“爱而不能”这就是琵琶女梦幻青春最大的遗憾。
琵琶女反映了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琵琶行当中的琵琶女的遭遇完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在古代的时候会有很多女子都和她有着同样的遭遇,她们在年轻的时候靠着自己的美貌生活下去,而在年老色衰的时候就会被人们所遗弃。
在古代的时候,女子的地位大部分都是比较卑微的,而她们能够吸引男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们的容貌,如果她们的容貌不好的话,她们就会随意的被男子所抛弃,而她们只能自己一个人,直到死去。
而当时的那个琵琶女正是这样的,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女子也和她有着相同的遭遇,所以这个琵琶女的遭遇完全反映了当时的那种社会现象。
- 琵琶行琵琶女形象描写 有什么特点
琵琶行是高中必备诗词,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比如琵琶...
2021-02-16 - 琵琶女和白居易相似之处
琵琶女遭人冷落抛弃的悲惨命运和诗人横遭贬谪的坎坷仕...
2021-01-12 - 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才貌双全,但受封建社会摧残的歌女形象。晚景凄凉,遭...
2021-01-12 - 穆旦诗歌的主题 有什么特点
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代新诗现代性探...
2023-01-26 - 对烛之武的评价是什么 有何形象
对烛之武的评价: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
2023-01-26 - 我国最早的第一部神话小说是 具体内容介绍
我国最早的神话小说是由东晋时期的史学家干宝所著的《...
2023-01-26 - 仲夏苦夜短的下一句诗句是 出自于哪
仲夏苦夜短的下一句是开轩纳微凉。出自唐代杜甫的《夏...
2023-01-26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翻译 作者是谁
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蝶恋花·...
2023-01-26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原诗及翻译介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
2023-01-26 - 六月不知春写的哪的景色 原诗作者是
写的是中亚的景色。“六月不知春”是600多年前明代...
2023-01-26 - 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内力作用 地貌形态是
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
2023-01-26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现三次的原因 表达的情感是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
2023-01-26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原文及翻译 表达的情感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篇骈文...
2023-01-26 - 幸尚宽何为不可属于哪种句式 出自于哪
幸尚宽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何为”就是“为何”。宾...
2023-01-26 -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什么句式 出自于哪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出自《论语。述而五》。原句“子曰...
2023-01-26
点击查看 高中语文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