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中历史 > 正文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023-01-26 14:50:19文/张哲
输入分数,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测一测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有:铁犁牛耕、耒耜耕作、刀耕火种、现代机械化耕作。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

1、夏、商、西周、春秋为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主要标志为黄河流域的沟洫。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为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3、隋、唐、宋、辽、金、元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扩展期,主要标志为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4、明、清是精耕细作技术的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为了适应人口迅速增长、耕地资源吃紧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以及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中国古代农业的分布特点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特点是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出现的时间更晚,原因是当时黄河流域农作物的产量高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更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用具

1. 虞、夏、商、西周、春秋时期。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

青铜工具使用日益广泛,但木质耒耜仍是主要耕播工具。两人一组的耦耕盛行。耒耜、沟洫、井田三位一体。

2.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铁犁牛耕在黄河流域推广,金属农具取代了木石耕具。耧车、风车、石转磨、水碓等重大创造相继出现。大型农田灌溉工程在黄河流域相继兴建,因此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3.隋、唐、宋、元时期。 经济中心南移。稻麦取代粟黍成为主粮。棉花传入长江流域。南方水利大发展,圩田、涂田、沙田、架田、 梯田体系形成。灌钢技术提高了铁农具的质量,传统农具发展到顶峰。曲辕犁、翻车为标志性农业用具。

4. 明清时期。

人口大增长,人工代替牛耕,生产倒退。农具无大创新,只有小改进。有小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的细小农具,如下面这几种。风力水车传到湖南、淮北等地。

①南方稻作农具:拔车(手摇小型水车),塍(chéng)铲、塍刀(南方丘陵山区整治水田田埂的工具),匍蓑(种双季稻整地用具),稻床(稻谷脱粒工具)。

②北方旱作农具:漏锄(中耕用具),滑车(捕粘虫的工具)。

4微信搜索蝶变志愿小程序:免费查2024录取分数线

扫描下方二维码,不要钱的分数线、院校库查询工具打开即用

免费使用新高考志愿填报模板、免费获取一分一段表

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三网公众号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立即下载
    展开全文
    下载本文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中历史 更多内容

验证码错误!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

选择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填写您的高考信息 ×
考试地区
预估分数
智能推荐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