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中历史 > 正文

会考历史一般考什么 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2-08-20 13:23:47文/赵春雨

考好高二历史会考,就要努力复习历史知识,可是有很多同学并不善于总结知识点,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会考历史一般考什么 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一、 社会大变革:

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东迁后的周朝称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时期。

2、社会大变革的概念

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经历500余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3、社会大变革

(1)最深刻的变革来自经济领域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

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变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阶级关系变化: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出现。

经济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私人手工业与商业的活跃。

(2)战国时,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达到高潮。

二、百家争鸣(B)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由于“士”对社会变革的态度、思考方向不同,提出了关于治理社会、安定人心不同的方案。

2、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1)儒家

① 创始人: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② 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③ 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

(2)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等)

正面肯定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裁、严刑峻法等,消极面也十分明显。

(3)道家:春秋时期,老子

对现世政治持否定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具有朴素的的辩证法思想。

3、诸子百家的意义: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中历史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