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北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06-02 13:03:38文/李文源1.《周礼·考工记》载:天子之城“方九里”(约10.4km²)。从考古数据看,洛阳成周王城遗址与之相符;东周故城中,秦都雍城、鲁都曲阜、秦都威阳宫城等也超过了10km²。这反映出
A. 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原貌
B. 地方诸侯冲破礼制束缚
C. 秦国国家组织能力领先群雄
D. 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彻底动摇
【答案】B
【详解】东周即战国时期,秦、鲁等国都城超过了《周礼》所说的“天子之城‘方九里'”的规模,反映出地方诸侯冲破了礼制束缚,B项正确;“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原貌”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秦国国家组织能力“领先群雄”,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经济基础即井田制的“彻底动摇”,D项错误。
2.据此可知
A. 推行“推恩令”条件更加成熟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郡国并行制下汉朝疆域不断扩大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公元前195年到前144年,西汉的王国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王国的力量有所分散,强调的是推行“推恩令”的条件更加成熟,A正确,D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内部行政体制调整的问题,B排除;郡国并行制是在已有的疆域推行的,C排除。故选A。
3.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少则数万贯,多则数百万贯。同时,还出现了有势力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表明唐代后期
A. 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
B. 官商勾结破坏了经济秩序
C. 国家金融制度在创新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明显松弛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柜坊”与“飞钱”都涉及到金融借货业务,这是唐代社会商业信用提高的表现,也反映出唐朝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故A项正确;“柜坊”与“飞钱”不是官商勾结的体现,排除B项;“柜坊”与“飞钱”是民间的,不是官方的金融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只是商业发展的表现之一,故D项错误。
4.“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他画竹常常在不同情境下寓意有别,或表长寿吉祥寓意,用于祝寿;或代表鱼竿,表向往隐居生活。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文人画逐渐走向衰落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传统绘画开始商品化
D.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答案】D
【详解】根据“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可得知,郑析桥的画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D正确;材料强调画家画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不能说明文人画没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矛盾,排除B项;“开始”一词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
5.1876年,英国人巴尔福说道:只要中国依赖无知的官员管理所有涉及兵工厂的事务, 只要这些官员怀有私心,只对能迅速增加自己私利的事物感兴趣,那么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兵器、弹药,还有战舰,就必须不断地从欧洲购进。这可以用来说明洋务企业
A. 对西方产品过度依赖
B. 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C. 受到欧美列强的控制
D. 管理体制尚存在弊端
【答案】D
【详解】材料反映出中国的官员因管理不善、怀有私心,导致一部分兵器、弹药,还有战舰质量差,不得不从外国进口,由此说明洋务企业因为是政府官员管理,存在的很大的弊端,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洋务企业的性质及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而不是强调对外国的依赖,排除A项;材料强调洋务企业的弊端,而不是其对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1914年《申报》报道,上海家庭的祭祖仪式,首先悬列祖先像于中堂之上,具体祭祖仪式如下:“一,肃立。二,向祖先行礼。三,家长献花。四,报告说明纪念意义。五行辞岁礼,卑幼向家长鞠躬。六,合家欢宴。”这一仪式
A. 颠覆了传统的伦理纲常秩序
B. 受到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影响
C. 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物
D. 大大加速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详解】1914年上海家庭的祭祖仪式中,采用肃立、献花、鞠躬等方式,表明其受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影响,B项正确;“颠覆了传统的伦理纲常秩序”与祭祖仪式不符,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12月,C项错误;家庭祭祀仪式与加速“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无关,D项错误。
7.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 批判国民党忽视工业建设
B. 说明抗日战争的经济损失
C. 强调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D. 指引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分析,指出了国内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建国之后的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D项正确;毛泽东的主旨意思不在于批判,排除A项;此时已经是解放战争时期,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
8.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承认现存世界是多样化的,认为多样化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矛盾斗争一面,也有互相依赖的一面。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有利于
A. 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 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新时期中国国家领导人以更加务实的观念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到国家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大国之间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要更加务实,这有助于改善中国同外界的关系,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A项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在当时并未瓦解,B项不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当时尚未成立,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罗马法规定:鸡、鹅等家禽即使逃出饲养人的控制范围,也不属于无主物,任何人不得以获利为目的而企图占有,否则会被认为实施了盗窃。这说明古代罗马
A. 注重规范公共道德
B. 严厉打击盗窃犯罪
C. 不能占有无主物品
D. 反对不当得利行为
【答案】D
【详解】罗马法规定,任何人不得以获利为目的,企图占有逃出饲养人的控制范围家禽,否则会被认为实施了盗窃。这说明古代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反对不当得利行为,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的公共道德,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打击盗窃犯罪,故B错误;这些家禽不属于无主物品,故C错误。
10.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A. 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
B. 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
C. 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
D. 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
【答案】A
【详解】“教会由选民选出”“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具有民主色彩,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故B错误;政教合一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和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无关,故D错误。
11.1921年,苏维埃俄国把一部分中小企业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经营,到1922年底,中小企业出租已达4000家,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3%。这表明苏维埃俄国
A. 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用以恢复经济
B. 通过加强干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C. 重视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技术
D. 探索适合国情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答案】A
【详解】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在1921年开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试图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21年”、“苏维埃俄国把一部分中小企业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经营”可以判断出是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用以恢复经济,A正确;新经济政策主要是放松对中小企业的干预,B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是这一政策的特征,C排除;材料与工业化建设无关,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探索,D排除。故选A。
12.如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该政策
A. 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
B. 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
C. 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
D. 实现了对欧洲有效控制
【答案】C
【详解】结合图片的信息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故C正确;“决定性作用”表述错误,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援助的主要是西欧,而不是各国,排除B项;西欧经济恢复后逐渐走向了联合,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李小云、杨宇、刘毅《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材料二 1979年《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项管理制度。同期,还陆续制定并颁布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初步构成了一个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2007年7月起,中国金融行业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截至2010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和国有4大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4506亿元。
——摘编自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回顾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文明对“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1979年以来为协调“人地关系”而做出的努力。
【答案】(1)特点:生存为基础;利用土地进行简单生产和获取;人对地的作用、影响不断加强;注重人地和谐。
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较为单一;朴素环境观念。
(2)影响:追求物质需求,对自然大肆掠夺;人定胜天,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城市化、工业化,导致人地关系紧张。
努力: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确定环保政策为基本国策;构建环保法律体系;完善环保制度体系;加大经费投入。
【详解】(1)农业文明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核心需求可归纳出生存为基础;根据材料中的核心要素可归纳出利用土地进行简单生产和获取;根据材料中的人对地的作用可归纳出人对地的作用、影响不断加强;根据材料中的人对地的认知可归纳出注重人地和谐。
(2)工业文明影响:根据材料中的核心需求、人类活动、核心要素、人地之间的关系等可知影响需要从追求物质需求,对自然大肆掠夺;人定胜天,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城市化、工业化,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努力:根据材料“环境保护被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归纳出确定环保政策为基本国策;根据材料“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项管理制度”可归纳出完善环保制度体系;根据材料“还陆续制定并颁布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可归纳出构建环保法律体系;根据材料“国家开发银行和国有4大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4506亿元”可归纳出加大经费投入;结合上述分析可归纳出中国政府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摘编自陈永康《13次新中国三军大阅兵》等
阅读材料,提取两次阅兵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解释须有明确主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两次阅兵都在展现中国武装力量,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1949年阅兵,全国尚未完全解放,面临许多困难,使用的是“凑”出来的“万国牌”装备,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阅兵充分彰显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满腔豪情,提振了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建国70周年阅兵武器装备展现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对于扬我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示例二:2019年阅兵与1949年阅兵相比,充分展示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国民经济千疮百孔,国家一穷二白。阅兵的武器装备相当数量来自战场缴获,是“凑"出来的“万国牌”装备,尤其是体现军事力量的飞机、坦克数量较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伴随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军事科技突飞猛进。2019年大阅兵大量因产先进武器装备的展示,充分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更加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详解】根据题干所列阅兵武器装备相关信息,可以从阅兵仪式的象征意义、阅兵内容体现的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两个角度论述。以阅兵式的象征意义为例。首先明确两次阅兵都在展现中国武装力量,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然后分别对两次阅兵的内容进行解读。具体解释如下:1949年阅兵,全国尚未完全解放,面临许多困难,使用的是“凑”出来的“万国牌”装备,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阅兵充分彰显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满腔豪情,提振了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建国70周年阅兵武器装备展现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对于扬我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答案】(1)背景: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完善科举制;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兴起和佛教、道教传播;五代时已设立专门的绘画机构。
(2) 意义:提高了画家的综合素养和绘画水平;丰富了绘画题材;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统治者‘重文轻武'”、“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得出:商品经济发展、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五代时已设立专门的绘画机构;结合所学知识从完善科举制、理学兴起、佛道传播等角度补充。
(2)“意义”,根据材料信息“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从提高了画家的综合素养和绘画水平、丰富了绘画题材、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的缅甸战场是很特殊的战场,这里汇聚了多国反法西斯部队。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录。按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编撰的《中华民国军史》记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中英合作不融洽,各自为战。英军作战保守,过河拆桥,中国军队承担了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重任。该书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而英国利德尔·哈特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认为,中国军队在缅甸专门保护滇缅公路。英军在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军,日军损失53000多人。利德尔·哈特认为,从1942年至1945年,英国在缅甸战场参战的总兵力达到60.6万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的主力,而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
——摘编自周渝《缅甸战场上的英国军队》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中英两国历史著作对缅甸战场叙述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叙述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差异:中方认为中国军队是缅甸战场的主力,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英方认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主力,英帕尔战役战果辉煌,中国远征军入缅专注保护滇缅公路,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
(2)原因:缅甸战场中英合作存在矛盾;史学著作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史著编纂者立场与史料选取的差异。
【详解】(1)“差异”,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军队承担了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重任。该书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而英国利德尔.哈特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认为,中国军队在缅甸专门保护滇缅公路……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的主力,而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得出:中方认为中国军队是缅甸战场的主力,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英方认为英军是滇缅战场抗日主力,英帕尔战役战果辉煌,中国远征军入缅专注保护滇缅公路,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
(2)“原因”,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中英合作不融洽,各自为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缅甸战场中英合作存在矛盾、史学著作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史著编纂者立场与史料选取的差异等角度分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端临,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宋末元初杰出史学家。其父马廷莺在宋理宗、度宗两朝屡任史职,著书颇多。马端临受其父影响,平素注重学问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他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考察历代统治者兴亡盛衰,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经验教训。在唐代杜佑的《通典》基础上,他“采撅诸书”,编纂了一部记述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著—《文献通考》。全书首列《田赋考》,“叙历代因田制赋之规,而以水利、屯田、官田附焉。凡七卷。”马端临认为对于封建井田一类的问题,要认识到“返古实难”,应当“知时适变”。其看法同朱熹接近,又部分夹杂“心学”的思想。对于异常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他“不日妖,不日祥,而总名之日‘物异',编《文献通考·物异考》”。《经籍考》共76卷,占全书22%,著录自古迄宋现存图书5000种。“会古通今,该洽载及,荟萃源流,综统同异,莫善于《通考》之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文献通考》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的背景。
【答案】(1)特点:通史体例,分门别类;重视经济制度的研究;具有唯物主义历史思想;体现文献学史思想。
(2)背景:宋元之际,社会动荡;受家庭环境影响;基于前代史学著作成果;理学、心学的发展。
【详解】(1)根据“编纂了一部记述我国历代典章制度专著”得出通史体例;根据“叙历代因田制赋之规,而以水利、屯田、官田附焉。凡七卷”得出分门别类,重视经济制度的研究;根据“不曰妖,不曰祥”得出具有唯物主义历史思想;体现文献学史思想。
(2)根据“宋末元初”、“受其父影响”、“注重学问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看法同朱熹接近,又部分夹杂‘心学'的思想”等信息可知其背景主要是宋元之际,社会动荡;受家庭环境影响;基于前代史学著作成果和理学、心学的发展等。
- 浙江省2021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021-06-02
- 新高考2021数学模拟题2021-06-02
- 2021黑龙江高考文科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2021-06-01
- 2021年湖南高考英语模拟演练试题及答案2021-06-01
- 志愿填报模拟专业代码怎么填
代码会在发给考生的招生计划或填报指南里。填报志愿时...
2021-06-01 - 2021年湖北高考数学模拟演练试题及答案2021-06-01
- 2021北京市高考数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2021-06-01
- 2021广东高考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2021-05-29
- 2021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2021-05-29
- 2021广东高考政治模拟试卷及答案2021-05-29
- 2021届高考高三模拟考试数学试题2021-05-27
- 模拟填报志愿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一般在正式填报志愿前一个月左右。以河南省为例,20...
2021-05-20 - 模拟考试与高考的分差有多大
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大小模拟考试也进行了不少于...
2021-03-17 - 2021高考模拟填报志愿怎么填报
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面临的下一个重要...
2021-01-20 - 2021模拟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哪个好
志愿填报是高考后重要的环节,志愿填的好,高考赢得早...
2021-01-13
点击查看 河北高考文综试题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