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浙江高考 > 浙江高考文综试题 > 正文

2020浙江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07-11 10:48:21文/董玉莹
输入分数,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测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 )。

A.汉赋 B.楚辞 C.话本 D.散曲

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浙改”的是( )。

①设丞相 ②设内朝 ③设御史大夫 ④设司隶校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 )。

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

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

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

5.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 )。

A.《武经总要》 B.《梦溪笔谈》 C.《萍洲可谈》 D.《梦粱录》

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塞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

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

8.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

①避暑 ②练兵 ③围猎 ④处理民族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10.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1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

A.实业部 B.参议院 C.钱业公会 D.工业建设会

12.《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3.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14.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谈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 )。

A.深圳发展经验 B.北海发展经验

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 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

16.西塞罗在谈及罗马法时指出:“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单独一个定义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独一无二的、使我们超越于其他动物的理性……毫无疑问是大家共同具有的。……自然这样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由自然法体系出发,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人生而平等 ②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③人人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④以法律科学和各种具体法为指导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18.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19.有学者谓:“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在与各种反对意见的论争中,达尔文学派逐渐形成。下列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

A.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首先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C.赫胥黎论证人的构造“尤其和猿更接近”

D.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

20.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

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

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9世纪初期的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诗人有云:“让语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那时普遍流行于( )。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拉丁美洲

23.1929年,资本主义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翌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为避免新的贸易壁垒,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此即( )。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经济展望声明》

24.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一个管理煤钢事务的超国家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六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 )。

①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 ②促进六国经济发展

③推动法国与联邦德国和解 ④建立独立防务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浙和新的历史任务。

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种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

——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

——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5分)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用一句话指出罗马在“吸收”“创造”“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5分)

28.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5分)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4分)

(3)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考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6分)

29.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

——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材料三

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5分)

(3)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认真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以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5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A 3.D 4.D 5.A 6.B 7.C 8.D 9.D 10.B

11.A 12.B 13.C 14.C 15.A 16.C 17.B 18.A 19.B 20.C

21.D 22.A 23.B 24.A 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

27.(1)要素:自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时代。

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2)阐述: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角色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28.(1)立足点:人民立场(或“小生产者”或“百姓”)。

主张与思考:仁学德治思想;关心爱护百姓;美政。

(2)出发点:民本思想。 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或慎用刑罚)。

(3)选择阐述①: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原则上不得买卖;农民承担赋役。

选择阐述②:毛泽东:将农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引上了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在城市通过和平赎买方式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邓小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民生上强调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9.(1)直接结果: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出“十月革命”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可得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解体(四大帝国解体);英法受到重创;美日乘机崛起;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国联成立。

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典型事实: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日军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731”等部队以试验方式残杀平民;德军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变成人类屠宰场。

意义:国际性正义审判;警示人类,警戒未来。

(3)反思:认识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倡议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世界和平。

真理及方向: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世代不会改变(或“坚持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试题来源于学科网。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高三网

扫描下方二维码,不要钱的分数线、院校库查询工具打开即用

免费使用新高考志愿填报模板、免费获取一分一段表

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三网公众号

《2020浙江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展开全文
    下载本文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能上的大学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浙江高考文综试题 更多内容

验证码错误!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新疆
理科
文科
    
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

选择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填写您的高考信息 ×
考试地区
预估分数
智能推荐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