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考新闻 > 正文

双万计划和双一流的区别 哪个好有什么不同

2019-04-12 13:45:50文/刘美娟

近期公布的双万计划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不免会有和双一流的对比,二者一个是精英选拔,一个是优选“普惠”。

双万计划和双一流的区别 哪个好有什么不同

双万计划和双一流哪个好

“双一流”建设与双万计划,前者是精英选拔,后者是优选“普惠”。

一个是精英选拔,数量有限,不过137所高校,没有入选的大部分高校只有羡慕的份;一个则具有“普惠”性质,有2万多个名额,大部分高校都有参与机会。即便高校综合实力较弱,也有机会在“双万计划”中分到一杯羹。因为再弱的高校,也有优势专业。

小编推荐: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

双万计划和双一流对比分析

一、服务目标不同:一个是核武器,一个常规武器。

首先是服务的目标不同。

“双一流”建设是要打造大国重器,它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是为提升我国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服务而来。

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讲,“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要培养世界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从科研创新的角度来讲,“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从服务经济社会的角度来讲,“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要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主战场、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重点建设。

所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由中央深改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则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等联合印发,可见层级之高。

“双万计划”服务的对象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这一具体目标。

去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振兴本科教育工程,强调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要求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启了中国本科教育的新时代。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专业是基本单元。“双万计划”正是落脚于此。所以,相关文件,由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相比,低了两级。

当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也是“双一流”建设目标,但是二者侧重不一样。

服务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二者不在同一层级。如果说“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打造的“核武器”,那么“双万计划”就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常规武器。

二、涉及高校范围不同:一个是精英选拔,一个是优选“普惠”

再来看“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面向的高校。

一个是精英选拔,数量有限,不过137所高校,没有入选的大部分高校只有羡慕的份;一个则具有“普惠”性质,有2万多个名额,大部分高校都有参与机会。即便高校综合实力较弱,也有机会在“双万计划”中分到一杯羹。因为再弱的高校,也有优势专业。

入选“双一流”名单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除了郑州大学等3所高校之外,都是之前的985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95所校,大部分都是原来的211高校。可以说,“双一流”建设是在985、211工程基础上进行遴选的,属于赢者通吃。

而“双万计划”不一样,因为层级没有那么高,名额较多,大部分高校都有参与机会。

而且,《通知》还明确了分“赛道”建设的原则。“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双一流”建设高校大部分都属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如果让地方高校跟这些高校在同一条赛道上竞争,地方高校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分赛道”建设的原则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三、扶持优秀、分类发展,鼓励办出特色的路径一致

不管是“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其扶持优秀,发挥其引领作用的的原则是一致的。

“双一流”建设总的考虑是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原则,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

而“双万计划”则对改革成效,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了要求。要求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之间的类型应该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模式和特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误区,那就是所有高校就想办成综合性高校、研究型的高校,不顾实际,扩大招生规模,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比如黑龙江某大学曾提出在2015年新设置56个本科专业。“学院”纷纷改名“大学”,专门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农业大学设立小语种学科、财经类大学设立中文系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盲目,造成了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高校办学缺乏特色,也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不管是“双一流”建设还是“双万计划”都强调分类发展、差别化发展,就是为了鼓励高校在定位明确的基础上办出特色。

四、对高等教育格局的影响相似

“双万计划”通知出台之后,有专家表示计划的实施有可能会造成扩大高校发展不均衡,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从985、211工程的实施开始,由于进入建设名单就能获得来自各方的更多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原本差别不大的两所高校,一个进入211名单,一个没有进入211名单,后续发展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显现出很强的“马太效应”。

“双一流”建设同样如此,虽然强调“双一流”建设名单将会实现动态调整,不搞终身制,但一旦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就意味着能够获得从中央到地方源源不断的资金、政策和资源支持,而没有入选的高校,所得到的支持将明显弱于前者。二者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后者也就很难超越前者。

“双万计划”的实施同样要面临这样的问题。不用说不同高校之间,就是在同一所高校内两个不同的专业间,差距也有可能拉大。一个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一个没有入选,前者必然将获得学校更多的关注和投入,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资源是有限的,优质生源也是有限的,前者获得多了,后者所能获得的自然会缩减,在后续的竞争中,后者同样难以逆袭。

由此,或真将扩大高校发展不平衡,不仅仅是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不平衡,还有高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平衡,并形成身份固化。如何避免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是“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共同的挑战。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考新闻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