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考作文素材 > 正文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

2021-11-27 10:51:28文/丁雪竹

要想写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必须要有好的作文素材,有很多的同学作文成绩是非常的好的,但是它们离不开引用作文素材,小编整理了2022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仅供参考!

2018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

让科学家重回舞台中央

2017年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施一公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施一公1967年生,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

潘建伟的获奖评语: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潘建伟1970年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操纵和冷原子量子存储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

许晨阳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做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许晨阳,1981年生于重庆。2013年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从事代数几何研究。

【素材解读】

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是亘古不变的科学真理和人类对科学的孜孜追求——这个梦想让我们不囿于方寸之地,而是要仰望苍穹,将短暂微渺的生命融入壮丽开阔的世界中。

“让商业反哺科学,用科学成就未来”,带着这样的信念,一批为大众所熟知的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们搭起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最后一英里”——构成这“最后一英里”的并非冷硬的电缆和光纤,而是对科学的专注和对社会的关怀。

而未来科学大奖,旨在“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让科学家成为偶像和时代英雄;同时鼓励中国的年青人与孩童,以科学的态度和向往,闯进新世界,成为未来的脊梁,进而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建立科学观。

“九一八”,不可忘却的纪念

86年前的今天,沈阳柳条湖。日军侵略者制造借口侵占沈阳,东三省陆续沦陷。“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一首《松花江上》写尽中国人民的苦难,唱出那个时代的呼喊。

86年后的今天,祖国各地。在天安门广场前,人们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缅怀先烈;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孩子们在一份份文件档案中触摸那段历史;在祖国各地的城市上空,嘶鸣的防空警报告诫人们,历史并没有走远,今天的中国人依然需要居安思危。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人心的善恶和是非曲直。在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的解放。“四万万人齐蹈厉”“誓死不当亡国奴”,中国人的骨气、勇气和志气铸成永不弯曲的脊梁,使得这片古老土地在黑暗之中,依然能够迎来黎明的曙光。然而反观日本,作为战争的始作俑者,却依然缺少对历史的敬畏,拒不道歉、美化战争,制造地区紧张的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爱好和平人们的谴责。

以历史为坐标,见证的是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每一个足迹。从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林海雪原中坚持抗争,到中国共产党人擎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再到举国上下浴血奋战将敌人赶出中国,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历史的空间中留下铿锵的回响。从最开始的分散弱小,到不断发展壮大,再到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人民子弟兵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成为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实基础。而从战争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用智慧和行动开创祖国建设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骑牛上学”,传承国学别走错了路

传承国学需要传承的是精神内涵,是文化素养,而不是形式主义。

从去年冬天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只要有空,成都人李里就会牵上牛或者驴接送孩子,途中带孩子背诵古诗词经典,“沟通了人、物与自然,父与子的感情。”李里平时醉心国学,“我觉得,传统文化应该贯穿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而骑牛或者骑驴,在他看来,便是在“行”方面的尝试。

不得不说,我被这位父亲的爱子情怀深深感动,能够坚持上学、放学接送孩子,足以显现浓浓父爱。从爱子的角度,这位父亲是称职的,牵着牛或是牵着驴接送孩子,需要多大勇气?没有对儿子浓烈的爱是做不到的。但是,对于“骑牛上学”还是且慢叫好。

“骑牛上学”也罢,“骑驴上学”也好,在古时候没有丝毫问题,放在眼下这个交通环境里来说,显得格格不入。城市是拥堵的,城市是繁华的,在如今的城市里,有人牵着牛和驴,到学校接送孩子,很另类,这就容易引起围观,造成道路的拥堵,不利于交通疏导。对于城市的管理来说,不该宽容“骑牛上学”。

“骑牛上学”和传承国学没有半点关系。传承国学需要传承的是精神内涵,是文化素养,而不是形式主义。否则,按照这位父亲的理论,难道在传承国学的时候,我们的孩子都不能穿这个时代的衣裳了,难道都必须换上“长袍马褂”,必须留着“古代发型”吗?这岂不是十分可笑的事情!

我倒是觉得,让孩子“骑牛上学”,对于孩子来说,影响并不见得好。别的孩子都采用正常的交通工具,“骑牛上学”的孩子就显得十分扎眼和另类,在学校里是不是会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如果是这样,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想起一个极端的“国学传承人”,他每天都“穿着古代服装”乘坐公共汽车,结果很多人躲避得远远的。

如此传承国学,是走错了路子,不仅不利于传承国学,反而会让人们有了抵触情绪。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考作文素材 更多内容